不招东北人?东北人为何如此受歧视,这篇文章讲明白了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上海人 地域歧视严重吗 不招东北人?东北人为何如此受歧视,这篇文章讲明白了

不招东北人?东北人为何如此受歧视,这篇文章讲明白了

2023-07-18 14:4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0 分享至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作者:凤来仪,功夫财经签约作者

01

某一天,跟东北友人聊到地域歧视的问题,他说的一句话差点没把我下巴惊掉。他说,我们辽宁人最讨厌跟黑龙江人一起被称为东北人了。

啊啊啊啊啊啊!辽宁人居然会地域歧视黑龙江人?why啊,你们不都是东北那嘎达的吗?

无独有偶,我的大连朋友们,也从来不说他们是东北人,甚至不说他们是辽宁人,问就说是大连人;而青岛人呢,则不愿承认自己是山东人,只说自己是青岛人。

而在我这个“徽京人”眼里,辽宁、黑龙江当然都属于东北,大连隶属辽宁省无疑,青岛更是毋庸置疑的山东城市。

不得不感慨,地域歧视这个事还真是奇妙,只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,最近在苏州的一家公司在招聘时居然真“歧视”起东北人来了。

近日,网曝奥英光电(苏州)有限公司涉嫌招聘歧视,聊天截图显示,该公司工作人员招聘时要求,不要有纹身和东三省的人。

4月25日,奥英光电人力部门回应,公司确实规定不要有纹身的人。但不要东三省的人,是政府的规定,因此前有东北人在苏州惹事。

对此,苏州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,政府并无“不招聘东三省人”的规定。苏州工业园区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,如有就业歧视,劳动者可以提起诉讼。

你看,对于苏州的企业来说,他们可分不清大连和辽宁,辽宁和黑龙江有什么差别,一体对待。

这就引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,歧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,无论地域、学历抑或种族,种种歧视背后的本质奥秘是什么?

歧视无所不在且古已有之,或许这真是人类的习性,至少我们的许多成语,就体现了地域歧视。

比如春秋时代,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都在黄河流域,楚国地处南蛮,又“不服周”,所以各种怼楚人的段子特别多。

不信你随便找几个怼楚国人的成语感受感受:刻舟求剑,主角楚国人是个智障;画蛇添足,主角楚国人是个智障;买椟还珠,主角楚国人是个智障;一叶障目,主角楚国人是个智障;自相矛盾,主角楚国人还是个智障;叶公好龙,主角楚国人这次好一点,不是智障,但是个装x犯。

除了“南蛮”楚国,商朝余孽的封国宋国人,也是被集体群嘲的对象。

庄子,可谓地道的宋国人,但就连他都经常黑自己的国家,他说有一个宋国商人去南方做衣帽生意,结果去了一看,人家全身都是纹身根本不穿衣服,赔得血本无归。

此外,孟子所说的“拔苗助长”故事,主角是宋国人;韩非子说那个傻傻“守株待兔”的人,还是宋国人。跟宋国人命运相仿的还有杞人,杞人忧天里的杞人,就跟二百五差不多。

除了楚国人、宋国人和杞人,另外一个被黑得厉害的是郑国,原因很简单,郑国处于四战之地,强国彼此进攻都要路过:今天晋国来了,郑国拜晋国当大爷,明天楚国来了,郑国拜楚国当大爷,谁来谁是郑大爷,日子长了大家就开始嘲笑起郑国来了。

郑人买履这个成语,就是嘲笑郑国人是智障。

从上古的歧视中,我们能发现歧视奥秘中的两个特征,一是对方相对弱小,二是天然存在敌意。

比如宋国和郑国,本身既弱小,又因本身来自夏商后裔,本身就跟周诸侯们面和心不和;而楚国不仅不从属中原文化,还不遵守中原礼仪,在楚国没有强大到可以威胁所有中原大国之前,其绝对是被鄙视的存在。

而等到楚国成长为天下大国的时候,不仅中原人不再歧视楚国,他们还纷纷跑去楚国找工作。比如战国名将吴起,就去楚国工作过,还被楚王以上宾之礼对待,张仪也去过楚国,只是没有成功留下来。

地域歧视一路发展,到了北宋时代,江南开发的差不多变成了鱼米之乡,蛮荒向南移动,这次轮到江西和福建人被歧视了。

宋真宗时期,皇帝想拜江西人王钦若为宰相,河北籍的宰相王旦一看他的合作对象是个南方人,不高兴了,以“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”为由竭力反对。

直到王旦年老退休后,王钦若才当上宰相,王钦若为此恨恨不平地说:只因王旦阻挠,“迟我十年作宰相!”但可惜王钦若名声很差,倒坐实了王旦的判断——南人不能当大官。

清代对福建人的歧视,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,清代学者窦光鼐,写了一首后世曾广泛流传于齐鲁一带的《别蛮诗》——意思是区别那些南方蛮子的诗,全诗如下:

馆阁居官久寄京,朝臣承宠出重城。散心萧寺寻僧叙,闲戏花轩向晓行。情切慈亲催寸草,平抛朋辈劈飘萍。生身盛世诗书史,蛮貊氓民慕关名。

福建、湖南和江西的朋友们,都可以读一下。

如前所述,春秋时代楚国人遭歧视,但到了战国时代,楚国强大起来后,各国纷纷跑去找工作。

这种转变同样适用于今时经济发达的南方,到今天,在主流话语中,南蛮子这样的称呼基本见不到,粤语、闽南语等南方方言,甚至成了一段时间里的“高大上”。

现在的小伙子小姑娘可能不知道,1980年代在大陆说粤语的人,是被默认为有钱人的,有一阵子学习粤语都是时髦,可没有任何人会去嘲笑这是蛮语。

02

除了相对强弱和淡淡的敌意产生的歧视,还有一种歧视来自于地位接近或者说相差不远。

作为一个在上海工作居住了十几年的南京人,我对上海可谓十分了解,这是一个非常包容大气的国际化都市,但这里同样有歧视存在。

有意思的,是上海人的歧视,并不是对着所有的人,而是对着所谓的“钢波宁”(江北人)。

当年的上海牌手表有全钢和半钢之分,由于上海话里“江”和“钢”同音,所以就把有一半江北血统的和全部江北血统的做了“全钢”和“半钢”的区分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当年上海开埠,无数外地移民蜂拥而至,近水楼台先得月,外来移民以江浙为主,而江南相对富裕,于是来自宁波和苏州的移民成为“小老板”或“买办”,而“钢波宁”则承担了大部分社会底层劳动工作,歧视由此展开。

老上海话有许多表达歧视的话语,有一句老话:“不要和滚地龙里厢的人打相打”。

意思是不要跟“钢波宁”冲突,因为聚集在“下只角”的“钢波宁”只要招呼一下,会一下子召集到几十条汉子,光脚的不怕穿鞋的,他们的杀伤力让“上只角”的吃不消。

上海滩曾经著名的江北人聚居地——“虹镇老街”,就以“民风彪悍”著称。

哪怕到了当代,这种歧视也若隐若现,由于我是南京人,就被上海朋友笑成是“白完京”人,当然朋友之间开这种玩笑并无恶意,我也就欣然接受了我的“徽京人”身份。

这里面又出现一个问题,那就是为什么包容大气的上海人,好像总是跟“钢波宁”过不去,从来不去歧视更加落后地区来的打工者朋友呢?这是歧视的第三个奥秘,地位相似者才会产生歧视。

在上海打拼多年的”钢波宁“实际上跟来自宁波苏州的上海人,逐渐变得并无区别,由于接近才需要歧视。完全不像上海人的更远更落后地区,反而会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。

因为在外人的眼里,”钢波宁“也是上海人。比如对于我来说,哪里分得清你是钢波上海人,还是宁波上海人。

这种歧视的因素,反面是嫉妒,一个人不会去嫉妒高过自己太多的人,但却会嫉妒比自己强不算太多的人,歧视也有类似性质,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苏大强是彼此看不上是个啥原因了——他们之间的差距,并非不可弥补。

03

甚至在美国的种族歧视,也有类似原因。为什么华人易遭歧视?看一组数据:美国华裔占美国科学家总数14.7%大概在3万2千人左右。至今为止,共有7位美国华裔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:

美籍华人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

美籍华人李政道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

美籍华人丁肇中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

美籍华人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

美籍华人崔琦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

美籍华人李远哲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

美籍华人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

可以说,在美国,相对任何种族,华人都是在实力上最接近主流WASP人群的。

不是有句话么,说华人哪怕第一代去的做的是最低档的工作,因为重视教育,他们的孩子大多能进入名校,摆脱原先的阶层。

而安心干着底层劳动或者乐于拿福利的人群,根本没有被歧视的必要。

越是急于歧视某个人群,就只能说明歧视者与被歧视者的差距并不大,前者很有可能被后者赶上甚至取代。

于是我们找到了歧视的三个奥秘,一是相对弱,二是隐约存有敌意,三是歧视者与被歧视者实际上差别不大,形不成绝对代差。

这三个规律,可以应用于所有存在歧视的地方。如果你一骑绝尘如圣人般伟岸,你就不会歧视任何人,而是对别人充满了怜悯,比如我们伟大的孔夫子。

了解了歧视里面的奥秘,是不是在看很多问题时,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?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/阅读下一篇/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